回顾商业历史,不难发现每一个商业周期都和一种红利紧密相关:人口红利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流量红利则与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发展相伴相随,近些年的消费升级红利带动了新消费时代的到来与新消费品牌的蓬勃发展,提早抓住数字化红利的企业则在变化的商业时代中抓住了增长的新空间……
那么现在,怎样的红利正应对着当下的商业周期?
放眼全球,商业似乎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疫情之后,全球商业数字化加速,企业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新的数字化商业模式。这时,全球各地的初创企业都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而其背后,其实是谁能更快的转变增长范式,以新的视角和思路来看待增长,谁就更能获得“范式红利”,进入增长的新空间。
对于企业来说,范式红利可以理解为通过特定的战略变革来获取的增长红利。
比如在新品牌崛起的当下,很多初创企业选择DTC(Direct to Consumers,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经营模式。这一概念虽然由来已久,但如今被大规模应用,甚至引得耐克、宝洁、欧莱雅等企业布局该赛道,这一现象正是企业追求经营范式变革的重要表现。
从本质上看,DTC体现出企业经营思维的变化,即减少对渠道流量的依赖,而依靠自有阵地“留量”。比如耐克,它减少了在亚马逊等渠道上的投入,大力建设直营渠道,希望通过直接与消费者沟通、交易,获得更高的利润,也提升在自有阵地运营消费者的能力。这一做法具有典型性,如果说以往,企业往往依赖大流量平台获取流量红利,而现在,更多企业开始构建私域流量池、私域运营阵地、自有的交易阵地。
事实上,当企业依靠渠道流量,本质上是通过流量红利获取“超额利润”。在流量为王的年代,超额利润在企业增长中贡献了重要力量,而超额利润会随着进入者的不断增加而不断下降,直至为零,最终,企业都只能获得正常的利润。而诸如转向DTC模式这样的范式变革的尝试,其实是企业提升获取正常利润能力的表现。
在这一模式下,企业选择直面消费者,提升在各个触点的互动、转换、运营能力。原本的渠道、平台也顺应范式变革的大趋势转变角色,从拥有流量的地主,变为赋能企业构建私域阵地的赋能者。比如近两年来,更多企业开始通过小程序直播、小程序商城等等形式,直接与消费者产生交易,并利用社群进行私域运营,自己掌控消费者的数据与运营规则。
当经营范式发生变化,新的经营方法论也涌现出来。全域经营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涌现出的热门方法论。简单来看,全域即指企业有能力在公域、私域全面触达与经营消费者,将公域的“流量”变为私域的“留量”。这符合当下范式转换的本质,即改变依靠投入增量实现产出增量的范式。全域经营框架下,价值创造的逻辑、主体、资源基础和赋权机制等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为增长带来了全新的底层逻辑,它的“红利”,不再只是获得了利润的提升,还包括可持续的长期价值的获取、组织和流程的优化提升,以及数字资产沉淀为战略资源等。
首先是可持续的长期价值的获取。